佛家的最高理想和最後目標,是解脫生死輪迴,但在俗世,難以修習,所以佛介紹一個好去處──投生淨土。在淨土進修,證道後,乘願再來,普度眾生。淨土三經是︰佛說阿彌陀經、佛說觀無量壽佛經、佛說無量壽經。
觀無量壽佛經是淨土主要經典,指引我們應該心思專一,全神貫注繫念。其中的十六種觀想是︰一、觀日想。二、觀水想。三、觀地想。四、觀樹想。五、觀八功德水想。六、觀總觀想。七、觀華座想。八、觀像想。九、觀偏觀一切色身想。十、觀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相。十一、觀大勢至菩薩色身相。十二、觀普觀想。十三、觀雜想觀。十四、觀上品生想。十五、觀中品生想。十六、觀下品生想。
為什麼要觀想﹖因為每個人都有些繁鎖雜務和工作,而身體、語言、意想,三種活動、行為都由思想主動、控制、操縱。舉例如烹飪,不論葷素,都要材料,刀法切得大小、厚薄、調味品、糖、鹽、油、醬油、蔴油等都有份量,然後講究火侯,鑊氣,方才煮成一碟色、香、味俱全的餸菜。
其間多少工夫,運用多少思想,這不過是一個例子,其餘任何時間,都有雜想,所以八正道,有正思維、正念,修學淨土,要用正觀想,佛陀指導十六心觀。(用腦思維、想像,並非用眼觀看。)
張澄基教授著寫的《淨土今說》中,也有節要摘錄了三個觀法。即︰日輪觀(第一)。佛像觀(第八)。往生觀(第十二)。因為觀無量壽佛經的十六種觀法,是較為複雜,以下會逐一簡單摘要介紹,如果想知道更詳盡的內容,作深入了解研究的話,應該參閱原典。
一、 觀想「日」欲沒的形狀,腦海思維,心意觀想,日輪西墜,總不耀眼,令心堅持,專想不移。這樣用心觀想、思量,不是用眼睛去觀看。
二、 觀想「水」澄清,無分散意念,水若成冰映徹好像琉璃地,下有金剛七寶金幢,百寶色光澤,如華有光彩而不耀眼,又似星月懸掛虛空,成光明臺閣千處萬所,百億華幢,樂器莊嚴,八種清風光明鼓樂,演說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的聲音。
三、 觀想「地」是西方極樂國的土地,清淨莊嚴,無量七寶所成,腦海長時間記憶著,無論張開眼睛或閉目,都是清清楚楚的感覺。